民建思茅區總支組織“百年之后無廢紙”主題分享會?
近日,民建思茅區總支組織以“百年之后無廢紙”為主題的交流分享會,邀請普洱府文化研究會會長魯國華作專題講座,講述他多年收集整理的《普陽八景》和《思茅八景》。市委黨校、市黨史辦、市檔案局、普洱學院、區政協干部職工,民建思茅區一二支部會員和歷史學者參加此次活動。
分享會上,民建普洱市委秘書長、思茅區總支主委黃瑋做了發言。她指出,作為一個民主黨派人士,知曉歷史、學習傳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,把《普陽八景》和《思茅八景》作為鑰匙,豐富地方歷史層次,挖掘地方歷史文化,打開回望普洱歷史的大門。
魯國華老師從八景詩句、同知等方面對他多年收集整理的八景做了一一講述。與會的嘉賓在聆聽之后,紛紛發言。大家認為,清代的八景文化無論是詩句還是景觀,都值得我們通過學習,在學習中總結完善,而且這樣的學習應該延伸到學校和學院,甚至可以根據學者提供的詩句線索,組織踩點收集工作,同時選取有價值的景點進行打造。分享會的一些學者也提出八景文化就是詩人和官人的情感所致,一些景點已經蕩然無存,遺留了許多詩句,一些地方和著名學者也曾抨擊過八景現象。部分學者還對八景文化做了補充。整個交流分享會觀點精彩紛呈,在爭論交流中分享了許多觀點。
八景文化是站在歷史隧道里的一顆珍珠,歷史是最好的老師。無論哪個時代,都可以從歷史知識、歷史事件中,得到的啟示、教育和幫助。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有這樣一句話:“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,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。”百年之后無廢紙,對于歷史我們應該首先尊重,然后擇優傳承。
? ? ? (民建普洱市委供稿???責任編輯:張蘇華) |